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刘浩)电商经济的迅猛发展为商品要素资源的流动带来了极大便利,但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3月13日,记者从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了解到,近年来,上海市消保委积极投身于线上消费领域的公益诉讼,2023年已成功提起5件线上消费领域的消费民事公益诉讼,要求相关企业停止侵权、公开道歉并支付赔偿金的诉讼请求均得到了法院支持。 线上消费领域公益诉讼成果显著 得益于新修订的《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上海市消保委在公益诉讼方面获得了更为有力的制度支持。凭借这一法律武器,上海市消保委以细分行业领域的隐性侵权问题为切入口,从制度建设、诉讼实践到难点破解3个层面全面推进公益诉讼工作。 在制度建设方面,上海市消保委与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等司法机关建立理论研究机制,实现了消保维权与司法保障的良性互动。同时,与上海市人民检察院二分院、上海市消保基金会等机构的紧密合作,也为公益诉讼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这些合作成果得到了最高人民检察院的高度认可,并被编入《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白皮书(2023)》。 在诉讼实践中,上海市消保委聚焦线上消费领域的隐性侵权行为。例如,针对部分网店夸大电暖器省电效果的虚假宣传行为,上海市消保委及时启动调查并提起诉讼。通过开展系列公益诉讼案件,上海市消保委揭露了行业内侵权现象,维护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在难点破解方面,上海市消保委联合法律专家设立公益诉讼专项课题,深入研究并解决了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区分、赔偿金定性等难题。上海市消保委还创新性地将公益诉讼与公益基金相衔接,打通了惩罚性赔偿路径。这些探索和实践成果为全国消费民事公益诉讼工作提供了宝贵的“上海经验”。 线上消费领域消保工作面临挑战 上海市消保委通过线上消费领域社会监督发现,行业与消费者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存在着众多不统一、不平衡的问题。 行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亟待解决。消费者往往难以获取全面、准确的信息,在交易中处于弱势地位。为加强信息披露和透明度建设,应制定更为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并加强监督和检查力度,以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属地监管的不平衡问题也是制约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地区在监管力度和标准执行上存在差异,导致市场竞争不公平。为解决这一问题,需加强中央与地方的监管协同和标准统一化工作,并推动跨地区监管协作和信息共享机制建设。 针对细分行业监督专业性要求高的问题,应加强跨地区合作与交流,以及专业机构和智库资源的利用。通过共享先进的检测技术经验以及提供科学合理的监督建议和指导,提升整个行业的监督水平。 消费民事公益诉讼不可或缺 上海市消保委指出,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进程中,消费民事公益诉讼作为一种重要的法律手段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2015年,上海市消保委提起全国首例消费民事公益诉讼,破除了app厂家通过手机预装软件垄断消费入口的行业潜规则。2023年,上海市消保委积极探索线上消费领域公益诉讼,针对取暖器领域误导消费者的情况开展了社会监督,并启动相关系列公益诉讼,取得了积极成效。 事实证明,消费民事公益诉讼在解决细分行业领域竞争失序问题方面能够发挥其独特优势。引入专业机构对行业技术问题进行深度研究,使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更有法律逻辑和技术逻辑,推动行业领域公平竞争与高质量发展。从消费者公益损失角度提出赔偿诉求,让所有违法当事人按照同一标准公平担责。法院的裁判文书也为行业领域的公平竞争提出了比法律原则性规定更为具体且可操作的合规要求。赔偿金能直接用于消费者权益保护,也为消费者组织开展细分行业领域监督和提起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提供了资源支持,形成了可持续的闭环。 上海市消保委表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为进一步发挥消费民事公益诉讼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中的积极作用,有必要为其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律支持和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