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一摇”跳转广告、微短剧诱导付费……这些舆情热点被中消协点名 杭州网消费-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官网

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官网
消费资讯
消费资讯
“摇一摇”跳转广告、微短剧诱导付费……这些舆情热点被中消协点名
 
2024-01-16 08:56:04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任震宇)2023年,消费市场持续恢复提升,有关部门多措并举营造放心消费环境,平台及商家推出多种举措不断提升消费体验,尤其是微短剧等一些文化消费内容迎合了消费者的喜好而获得广泛关注,直播电商领域的多种引流、促销手段也吸引舆论聚焦。在此期间,部分侵害消费者权益现象引发舆论热议。1月15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了其与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中国消费者杂志社共同梳理发现的2023年四季度消费维权舆情热点,包括消费者不满直播电商“低俗”“虚假比价”等问题、“摇一摇”跳转广告泛滥令消费者不堪其扰、变种“生鲜灯”存在“屡禁不绝”隐忧、短视频平台微短剧诱导付费、大学生“整顿”不合理餐具收费、网红零食“学历造假”导致消费者“踩雷”等。

消费者不满直播电商“低俗”“虚假比价”等问题

社会影响力:90.1

2023年四季度,消费者在电商直播间的不良体验引发舆论关注。有消费者称,有电商主播在带货美妆商品时内容低俗,引人反感,乃至有消费者向品牌方提出质疑称“品牌形象不要了吗”。此外,一些电商主播存在“虚假比价”争议行为,被质疑有误导消费之嫌。有消费者反映,一主播在销售一款洗发水时,出示的电商平台同款商品价格截图不完整,没有包含优惠信息;其在销售一款首饰时,用作对比的其余店铺的销售页面价格截图,实际上高于平台内官方旗舰店的价格。

舆论认为,直播间内主播等工作人员的不当行为,反映出其对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漠视态度。对此,直播电商平台应尽到自我净化的责任,充分利用先进技术筛查、屏蔽涉嫌欺诈、低俗的直播内容。监管部门应创新监管方式方法,及时对违法违规主体加以惩治。要通过净化电商直播生态,让消费者在诚信环境中理性消费,不被各种套路“收割”。

“摇一摇”跳转广告泛滥令消费者不堪其扰

社会影响力:79.1

2023年“双11”期间,“摇一摇”跳转广告泛滥之势引发诸多网民热议。不少网民在社交平台吐槽“互联网的尽头是摇一摇跳转到购物平台”“条条大路通电商”。打开一款app时稍不留意就会跳转到另一款购物软件,导致网民只能“万分小心,就怕手抖”。江苏省消保委的一份调查数据显示,有九成投票者厌恶“摇一摇”跳转广告,认为此功能侵犯了自己的权益。社交平台上,“如何关闭摇一摇广告”等话题近年来不时引发网民热议,不少网民“想关又不能关”,而部分企业不仅没有针对消费者诉求改进相关服务措施,反而抓紧推广“摇一摇”跳转广告。

2023年2月,工信部发布《关于进一步提升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能力的通知》,明确要求规范此类“摇一摇”服务,但时至2023年底,平台类企业对于相关规定落实不彻底的现象依然存在。舆论认为,企业采取多种手段“引流”,需建立在对消费者权益的尊重之上,充分吸纳消费者的反馈意见,采取诸如调整“摇一摇”广告的触发参数等措施改善服务体验,而不是任意妄为甚至采取侵权手段,引来消费者厌恶。手机厂商也要采取相关措施,保障用户可以针对特定app关闭相应的权限,回应消费者期盼。

变种“生鲜灯”存在“屡禁不绝”隐忧

社会影响力:78.0

多年以来,不管是农贸市场还是大商超,几乎都在使用“生鲜灯”。商品在灯光照射下呈现出良好品相,但消费者买回家后却发现有不少问题瑕疵,有上当受骗之感。2023年12月1日起施行的《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明确禁用“生鲜灯”,引发舆论关注。12月初,市场上的商户大多将原本在档口悬挂的“生鲜灯”替换成了正常灯具,确保肉类生鲜商品“素颜”出镜,但也有消费者反馈称,一些商户采取给白炽灯“穿衣戴帽”等“伎俩”妄图“打擦边球”,给生鲜农产品“美颜”,侵犯消费者权益。

舆论呼吁,让“生鲜灯”绝迹,各方还应持续发力。农贸市场等应承担起主要的管理责任,督促商户合法合规经营。监管部门不仅要严惩违规使用“生鲜灯”欺骗消费者的商户,还要适时妥善回应社会各方关于如何界定合规灯具、明确变相擦边情形的舆论关切,以确保“禁令”落地见效,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

短视频平台微短剧诱导付费

社会影响力:75.2

2023年12月,“爸妈上瘾微短剧”相关话题引发舆论热议。当下快手、抖音、腾讯、爱奇艺等平台均推出大量微短剧视频,其中有的需充值平台会员或付费购买剧集才能观看全部内容,一些微短剧视频内容存在诱导消费等问题,导致不少中老年消费者遭遇侵权。社交平台上网民晒出的账单显示,父母的微短剧订单少则数千元,多的甚至达到数万元,其中不少订单均为自动扣款。南方都市报客户端报道称,中老年人对使用手机不熟练,在受到“解锁一集只需0.9元”等广告宣传诱导后,很难注意到“默认下一集自动解锁”等选项,导致其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了全部微短剧剧集。待子女们发现后,却面临着申诉手续繁琐、能追回的金额聊胜于无的尴尬境地。有网民称,逐个投诉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有的商家甚至“换了马甲”或直接下架视频,导致维权困难。

微短剧这一新兴网络文化消费领域存在的乱象受到各方重视,2023年11月,广电总局宣布启动为期一个月的网络微短剧专项整治工作,加快制定《网络微短剧创作生产与内容审核细则》,抖音、快手、微信等平台也集体宣布将采取措施打击违规低质微短剧。舆论呼吁,微短剧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相关部门需制定更加详细的规范以净化行业生态,影视从业者、平台方也应以责任意识推动微短剧行业高质量发展。

大学生“整顿”不合理餐具收费

社会影响力:74.3

2023年10月,先后发生在山东、河北两地的大学生“饭后带走付费餐具”事件引发网民热议,被称为是大学生“整顿”不合理餐具收费。消费者反感餐具费的缘由是商家并未事先告知,等到结账时才发现多出来一笔费用,但因“不想计较”“不想影响心情”,即使觉得不合理,也默默接受。大学生此番“整顿”,也让收取餐具费的合理性成为了舆论焦点。

针对“隐形”、变相收取餐具费等乱象,河北、山东等地出台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均规定,商家应主动提供符合规定的消毒餐具、明确告知消费者收费标准,禁止变相收取不符合规定的费用。由于各地法规条例规定不一、纠治不同步、没有形成合力,导致一些餐饮乱收费项目在集中整治时有所收敛,但风头一过又再度出现。而且当下对于餐具费缺乏统一明确的说法,也让商家和消费者之间难以达成共识,容易引发消费纠纷。舆论认为,个别大学生在应对不合理餐具收费上的做法看似“小题大做”,但其反映出的是消费者维权意识的提升,勇于向侵犯消费者权益的现象说“不”。这也给餐饮商户一个警醒,即在服务细节上更应体现对消费者权益的重视,而不是为一点蝇头小利“遮遮掩掩”,在账单上“背刺”消费者。

网红零食“学历造假”导致消费者“踩雷”

社会影响力:72.6

2023年12月下旬,上海市消保委对一款标有“东北农业大学”字样的网红零食展开调查,东北农业大学后续回应称,学校不开展对外生产经营工作,学校与商品包装上所标的委托制造商和受委托制造商没有开展过任何合作。这一零食“学历造假”事件经媒体曝光后引发舆论热议。消费者反映没想到打着“农科院”旗号的零食有不少竟是假货。《工人日报》称,这类“学历造假”零食未必真的像其宣传那般绿色健康,甚至有的经检测质量不达标,存在食品安全隐患。

此类“学历造假”零食多在电商平台售卖,且售卖品类五花八门,消费者难以辨别真伪。有观点认为,零食“学历造假”不仅违背了市场经营的原则,损害了相关科研院校的公信力,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也在无形中消减了消费者对那些真正由科研院所研发产品的信赖和认可。舆论呼吁,消费者在买到假冒科研院校出品的商品时,要保存好相关证据,以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电商平台要肩负起“把关人”的责任,对冒用科研院校名义宣传的违规商家及时采取惩罚措施。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作者:任震宇    编辑:陈俊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
 
more>>  
·北京市文旅局:文艺类校外培训单次缴费不...
·湖北恩施州在杭州推介10条红色旅游精品...
·从棚下集市到社区“柿集” 蒋村农贸市场...
·只上了一节武术课申请退款 两个月仍未收...
·年货下单95后用户占比超半 主理202...
·造型新颖、口味独特 猎奇商品成餐饮店“...
·排队4小时,杭州姑娘省了6000元!临...
·火爆的文旅市场 浙江藏有哪些潜力股
·全年引进首店品牌252个 首店经济激发...
·下了班就能直接逛 面积可达上千平方米 ...
·航司积分说没就没 维权实在难?杭州市消...
·合规直播系列活动正式启动 “三诺三查”...
·
·
·
·
·
·
·
·
·
·
·
·
·
·
·
·
·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