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服务:刷单诈骗成为“快递刺客” 监测期间,“快递服务”类负面信息共27117条,在“6•18”大促期间,有部分消费者收到一些不明来历的包裹,其中存在个人信息泄露、诈骗风险。 案例1:刷单商家互对暗语、篡改快递发货地 为了逃避监管,电商商家刷单的阵地向暗处转移。有消费者反映,收到了一个由中国邮政承运的包裹,里面仅有“6•18”活动传单,印着“免费送豪礼”字样,诱导用户扫描二维码,快递物流信息还出现了北京、甘肃两个截然不同的发货地。消费者怀疑是商家在刷单。记者深入调查发现,部分商家用“鱼塘”“补单”“主持”等暗号串通刷单资源。 案例2:不明来历的空包裹或为“快递刺客” 5月28日,郑州消费者张女士“收到”了一个奇怪的包裹,这份重量仅为0.05kg的包裹并不是自己和亲戚朋友买的商品,而且也没有送到她的手中。快递员表示,只要在网购平台上留有地址,信息就有可能被泄露,这份包裹可能就是张女士信息泄露后发出的。某快递站点负责人表示,要么是刷单,要么是避免平台流量惩罚,要么是诈骗。 案例3:快递单广告“套路”多,不是骗钱、推销就是收集个人信息 在快递包裹外张贴的快递单上,“扫码抽水杯”“扫码领雨伞”“先别拆,领20元红包”等类似的“福利”信息不胜枚举,领奖时层层跳转的页面背后却暗藏“玄机”,套路满满。抽不到水杯、雨伞,但话费券、白酒等却成为抽奖必中的“大奖”。在这里,充值话费可能变成无法立即使用的话费券,还需要下载某app才能使用;抽到白酒,还得付几百元运费;更有甚者暗中收集客户身份、面部特征、购物记录等个人信息。 中消协分析: 以新业态寻求破题需防范新风险。今年“6•18”,各平台商家着眼于消费者体验,寻求“6•18”的新出路。就当前反馈来看,取消预售、简化规则、全程价保等对消费者的利好已经显现,解决了无法按期发货、快递积压、尾款涨价、繁琐付款、漫长等待等老问题。然而,新的业态也产生了新的风险,商家、平台和消费者间的平衡被打破,“6•18”消费维权呈现出新的特征。 价格战简单粗暴,难以兼顾消费体验。“价格战”内卷加剧,为争夺市场,平台“比价大战”成为行业焦点。低价削薄的利润和服务成本主要由商家承担,倒逼中小商家通过各种方式变相寻求盈利,导致产品质量下行、以次充好。此外,寻求“最低价”保障的保价机制,也因平台、主播、商家保价规则复杂且不透明,导致相关争议投诉不断出现,影响了消费者的消费体验。 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亟须提速。本次“6•18”出现刷单包裹、快递单“红包”“奖品”诱导消费、收到“消费券领取通知”跳转链接短信等情况,其背后是消费者信息被违规收集泄露,部分企业违规促销引流。消费者日常消费习惯、行为模式可能蕴含大量隐私信息,信息泄露不可避免。而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应用发展,更多的隐私泄露和数据滥用风险加剧,消费数据安全亟须加大监管与保护力度。 中消协建议: 确保“低价不低质”,探索推动相关规则更加精细化合理化。低价是当前商家竞争的重要手段,但切不可顾此失彼,以削减消费者体验为代价。建议监管部门持续对平台、商家、主播等进行规范,防止不正当竞争、价格欺诈和以次充好等行为出现,杜绝“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呼吁平台和商家对保价规则尽到提醒和告知义务,同时力求内容明了、不玩套路,为消费者提供实打实的价格保障。监管部门也要一方面加大惩处力度,防止平台滥用支配地位,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对不同平台和商家的价保规则进行协调,以免价保规则异化为新的“数学难题”。 坚持公平原则,完善退货退款等售后规则。建议平台不断优化“七天无理由退货”“仅退款”等规则,进一步明晰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官网的售后服务的适用范围,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优化退换货识别流程,增加在相关责任判定方面的人力物力投入,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的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官网的售后服务。同时,督促商家认真落实相关规则,合规诚信经营。 依法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做好宣传工作,加大惩戒力度。建议监管部门、相关平台对发现的各类可疑线索进行溯源,涉嫌违法犯罪的应依法惩处;若商家存在不当广告宣传,则平台也应承担连带责任;对骚扰短信等,运营商和相关部门应加强约束监管。此外,应更好发挥社会宣传作用,扩大宣传范围,提高精准度。针对包裹、短信中出现二维码、链接等诱导消费内容,相关部门可联合主流媒体、各级政务自媒体开展防诈宣传,兼顾线上线下,并对容易上当受骗的中老年群体进行重点宣传普及防诈知识,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