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早上6点,位于太平门直街246号的泮芳春煎饺新店开张,到上午10点不到的时候,已经卖出1000多个煎饺。 住在附近的老街坊们看了招牌都来问:“你们同鼓楼那边的是一家吗?”里面忙着的两兄弟抬头说:“对的!我们都是一家!” 如果你也喜欢吃煎饺,一定认得出来,两兄弟中的一位,正是当初“楠哥煎饺”的创始人——坊间很多人都叫他“楠哥”,其实他的大名叫泮崇芳,弟弟泮崇楠为我解惑:“那个时候就是我跟我哥一起开的店,所以是我楠加我哥,就叫楠哥了。” 去年四月,因为要回老家照顾父亲,楠哥煎饺转让出去,现在建国路上的楠哥煎饺还在,只是经营者换了。兄弟俩这次重返杭州开店,就没再用回“楠哥煎饺”店名,而是以泮芳春煎饺分店的形式来做。 泮崇芳说,他先来帮忙盯一阵,以后这个店会由弟弟独当一面,他还会去找店面继续做回楠哥品牌。 在杭州煎饺界,泮家兄妹的名气老大了,他们的创业史可以追溯到“大学路煎饺”时期。最初这个牌子,是排行第二的泮芳春夫妻两个创下的,饺子是按照老家仙居的煎饺来,纯肉馅,“不像你们杭州人,喜欢在馅里加菜啊什么的”。泮芳春的老公曾经在上海学过做灌汤包,就把这个技术带入自家煎饺,做出汤汁充沛的煎饺。 大学路时期的生意就非常火爆,一家人都要帮忙,小弟泮崇楠回忆到:“我以前就在后面厨房里擀面呢,最早用的是铁棍!”后来大学路老铺子拆了,他们先在离家不远的建国中路上开楠哥煎饺,由哥哥和弟弟经营,泮芳春则到鼓楼旁边的中山南路481号开了芳春煎饺(现在统一叫泮芳春煎饺)。 如此,两家店离得比较远,就能互不影响,吸引到更多的粉丝,不知道他们是亲兄妹的还以为两家是竞争对手,其实都是泮家的生意。要论这个生意的规模,芳春煎饺因为鼓楼这个地段,每一个节假日都是他们的旺季,除了那些长年熟客,也有走过路过的游客和专程来打卡的,一天最多可以卖掉10000多个煎饺;地处建国中路的楠哥每天也能轻松售出5000个左右的煎饺。 泮家的煎饺一脉相承,泮芳春曾向我透露,因为每天要做太多饺子,店里的人手实在不足,所以如今饺子皮由指定供应商根据他们提供的参数来制作,这个参数也是泮家秘而不宣的配方之一。另一个重要配方当然就是肉馅的配比,不过这一项,楠哥煎饺与芳春煎饺略有不同,一般认为芳春的原汁原味版更油润几分,吃的时候似乎也更容易发生biu出去的情况;楠哥后来根据自己客人的喜好而做了调整,他的煎饺偏清爽,同样拥有大批粉丝。 那么新店用的是谁家的配方呢?泮崇楠说,今天第一天开,他们用的是原来楠哥的配方,后面也会用芳春的配方,看这边的客人喜欢哪个。 上午在店门口偶遇一位家住采荷的大姐,她从老底子大学路煎饺时期成为老客人,后来的鼓楼芳春和建国路楠哥也都吃过,本来她是站芳春的,不过现在楠哥两个开到家门口了,多少方便。大姐跟我互对了眼神:“只有我们这样的老客人才能体会到差异!另外人吃不出来的,反正都好吃!” 走过路过的老客人很多,大家都高高兴兴地围观泮崇芳把一个个饺子放到大铁盘上,这是他们凌晨三点多起来包好的饺子,今天是星期六,泮家兄弟准备了5000个。一个大铁盘可以装200个饺子,浇上油、盖上盖子,在电动转盘上大约转6分钟后出锅。 还是原来的老习惯,泮崇芳会问客人“喜欢老一点还是嫩一点”,老一点就取铁盘中间位置的饺子,喜欢嫩一点的选铺在外围的饺子。 无论是老还是嫩,煎饺的底部焦脆,而上半部分则保持着软嫩,吃的时候一定要小心,不要被里面的汤汁烫到。 煎饺是主角,还有几个配角也是可圈可点的。 比如豆腐脑,用那位大姐的话来说是“同水蒸蛋一样的口感啦”。 再就是小馄饨,都是煎饺的最佳拍档。我问了价格,煎饺的价格两边都是1块钱一个,新店的小馄饨和拌面比鼓楼那家便宜一块。 泮芳春说,今年春节他们两店都照常营业,欢迎老客人们就近吃煎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