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李燕京)随着夜间经济的蓬勃发展,主打“聚会”“氛围感”“微醺”“治愈”“交友”等元素的小酒馆,成为了年轻人的新宠。独立品牌的小酒馆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餐饮连锁、酿酒企业也纷纷布局,就连奶茶、连锁品牌也进入这一新赛道。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小酒馆同样也是餐馆,还有歌舞演出,却没有取得酒吧、演出的经营许可。这是不是在打经营的擦边球?《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对此展开了调查。 迎合年轻化消费新趋势 曾经喜欢隐藏在小街巷中的小酒馆,如今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繁华的商业街上,甚至进驻到商场内,新型小酒馆开始兴起。 记者在北京五棵松华熙live看到,在餐饮街区有四五家餐馆,这些餐馆都会“变身”,白天就是普通的餐馆,夜幕降临后就成了小酒馆。在一家名为胶东小馆的餐厅,记者看到,正餐时间餐厅提供各种正餐菜品。服务人员告诉记者:“我们店晚餐结束后,就是酒馆。你看那边有吧台,可以调配各种酒水,卖的都是低度酒,还有各种口味的果酒。” 晚餐时间,记者来到一家名为下酒的餐厅,看到有家长带着孩子吃晚餐。这家餐厅打出的广告牌上写着“每日下班酒”。服务人员介绍说:“每晚21点至凌晨3点餐馆就变成了酒馆,我们店周围有三四家餐馆到了晚上都是小酒馆。” 一些连锁品牌也开始跨界进军小酒馆。火锅连锁店“湊湊”在北京三里屯打造出了“火锅 小酒馆”的经营模式,中午卖火锅、下午卖奶茶、晚上摇身一变成为小酒馆。茶饮品牌茶颜悦色开出了名为“昼夜诗酒茶”的小酒馆。据了解,这家酒馆定位为以艺文、诗歌为主题的休闲型兴趣酒馆,围绕红茶、绿茶、乌龙茶、黄茶4种茶,加上金酒、朗姆酒、白酒等几种酒品以及奶基底,调制茶酒产品。 北京瀚海投资公司市场分析师李维对记者分析称,小酒馆的流行,得益于其精准踩中了三大消费经济——夜间经济、微醺经济和z世代社交消费行为。现在的年轻人偏好轻饮酒的方式,喜欢朦胧、慵懒的微醺状态。这一消费趋势的转变,使得以小酒馆酒品为代表的低度酒饮品成为市场的新宠。 “对于消费者来说,小酒馆的情感导向在于'慢’、社交和解压,可以创造和朋友一起'促膝长谈'的场景。”某连锁品牌小酒馆负责人对记者说,“小酒馆的兴起,进一步推动了酒类市场的年轻化,但这门生意却未必好做,需要结合酒类文化进行创新,迎合年轻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才能有机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 享受难得的休闲时光 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年轻人渴望在工作之余找到一处可以放松身心、与朋友畅聊的场所,小酒馆成为了他们理想的选择。“小酒馆里的酒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里开不开心。”一位在小酒馆里消费的年轻人对记者说。 记者发现,不同的酒馆设置了各种不同的活动。有的酒馆举行“社交币”活动,用3个酒瓶盖换一次放、拿纸条的资格,纸条上通常是店内其他人主动留下的微信号;有的酒馆把增量的突破口放在了女性身上,研发许多果啤、鸡尾酒来迎合女性消费者,还会给女性消费者送上与酒品相对应的心情卡片;还有的酒馆推出了自定义心情的酒,点酒的时候没有酒单,消费者只要说出心情,调酒师就可以调出一杯与心情相对应的酒…… 某小酒馆店主对记者说:“开一家酒馆并不难,酒更不是问题,只要从正规渠道进货就可以保证品质。吸引消费者的,尤其是年轻消费者的不是酒本身,而是体验感。不少经营得好的小酒馆经常使用手写的酒单,而且酒单随时会变化,会有新品上市、季节性啤酒更替、售卖其他酒吧酿造的酒,满足年轻人的新鲜感,让消费者感受到人情与温暖。酒馆的环境、服务、组织的现场活动都要围绕亲切、放松、社交来进行。消费者需要的是酒单背后的东西。”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冯芹对记者说,匹兹堡大学媒体技术与健康研究中心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社交媒体使用得越多,使用者的孤独感可能会越强烈。小酒馆的社交属性、松弛感、温暖的体验感是其受欢迎的重要原因。小酒馆满足的是人们在吃饱穿暖之后,享受到的更高层次的体验——在酒精进入神经中枢的时刻,带来精神上的兴奋感。这种体验是日常生活之外的轻奢消费。服务、酒品、创新、环境氛围、情怀等综合体验,是小酒馆吸引年轻人的关键。 新业态存模糊地带 在采访中记者得知,“小酒馆”多是“餐 酒”的形式,到了21点以后还会有歌舞助兴,形式类似于酒吧。多数小酒馆申领的是餐饮营业执照。记者通过“企查查”app搜索“酒馆”发现,不少小酒馆获得的资质证书、行政许可均为食品经营许可,没有酒吧经营的相应资质。 据了解,酒吧营业执照和餐饮营业执照的主要区别在于经营范围和所需资质。从经营范围来看,酒吧营业执照主要用于经营提供酒精饮料为主的娱乐场所,通常包括现场音乐、舞蹈等表演活动。餐饮营业执照则主要用于经营提供食品和饮料的餐饮服务,不强调娱乐功能。从所需资质来看,酒吧在申请营业执照时可能需要额外的娱乐许可证和文化演出许可证,以符合其特定的经营活动要求。餐饮服务则主要关注食品安全和卫生条件,需要食品经营许可证。从法律责任来看,由于酒吧可能涉及更多的公共安全和娱乐管理问题,其法律责任可能更为复杂。餐饮服务则主要关注食品安全和消费者权益保护。 当前红火的小酒馆是否存在超范围经营问题?北京汇祥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刘涛对记者表示,小酒馆或酒吧作为一个经营主体,提供了餐饮服务,就应该有餐饮服务许可证,提供了娱乐服务,就应该有娱乐经营许可证,不能以有餐饮许可证替代娱乐经营许可证,“这里可能会有一个容易混淆的地方,就是在餐饮场所进行的偶然的娱乐活动,例如夏天大排档门口给顾客提供的卡拉ok服务,这时就要明确娱乐经营的定义和范围,再做是否需要相应资质的判断”。 安理律师事务所顾问储江表示,小酒馆以“餐+酒”为主营方式,其中“餐”较“酒”占了更多的比重,所以大多数小酒馆申请的都是餐饮营业执照。而酒吧以售“酒”为主要营利方式,故对应酒吧营业执照。酒吧、酒馆、普通餐饮都属于餐饮行业的监管范围。由于酒吧可能会兼营其他内容,其监管的备案、审批方面往往会更多,会涉及餐饮行业外的其他监管。小酒馆这种新兴业态白天专注餐饮业务,夜晚发挥其“酒馆”效应,如果涉及经营性文化娱乐活动,应适用《娱乐场所管理办法》“其他场所兼营以上娱乐服务的,适用本办法”予以规范,进行相关备案审批即可;如果仅是免费的歌舞演出活动,不属于《娱乐场所管理办法》管理范畴,也是符合规定的。 记者还注意到,酒吧禁止未成年人进入,小酒馆在餐饮服务结束进入酒馆时段后,是否也应该禁止未成年人进入?储江表示,酒吧人员混杂,存在诱导未成年人吸烟喝酒的可能,监管要求禁止未成年人进入。小酒馆作为叠加餐饮和酒吧形式的新兴营业场所,在监管领域尚未出台对未成年人进入的相关限制。小酒馆处在酒吧和普通餐饮的“模糊地带”,双重元素的存在导致在监管上一时难以把握,可以对其提供酒品服务、歌舞服务部分类比于酒吧监管,对其普通餐饮部分仍按照一般餐饮进行监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