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汪东北大油边 傍晚时分,无国界夜市的摊主们静待食客到来。 懂事的摊主 已经开始在社交媒体上 为自己的摊位引流宣传了 不想去大概是气话,在这里摆摊的,都告诉记者,有个风吹雨打都不动的摊位很好很好。在哈尔滨老家做了30年烧烤的董师傅,每天晚上举着手机直播,一会拍拍自家的摊位,一会跑去别的摊位上互动。老董说,有固定摊位了,他要把自己家宣传出去。 老董是家里老大,有一个妹妹一个弟弟,妹妹嫁到了杭州,生了孩子,母亲经常哈尔滨杭州来回跑,就为了帮妹妹带孩子;弟弟也成了家,和弟妹在杭州生活;老董一个人单身,家在哪他就在哪。一年前,他来到杭州,开始摆摊,卖最拿手正宗的东北烧烤。 在杭州摆摊一年,老董辗转过不少地方,萧山、上城、拱墅、滨江,抓得太严,老董几乎是“逃”去了临平,在新城路摆了大半年,成功中签,来到了无国界夜市。 这一年在杭州,老董觉得自己还算是成功的。从杭州各个地方,一直到临平无国界夜市,老食客攒了不少,常常有人开车几十公里,来他这里吃夜宵;他还开了一个抖音账号,手头上空下来,就发点小视频,准备食材的时候拍一拍,出摊了拍一拍,食客来得多了拍一拍。因为闲暇时候账号做得用功,有的食客刷到了视频,特意赶过来,吃一口他的烧烤;他还在临平与海宁交界的位置,租了三个门面打通,一共100多平方米,准备小摊和门店一起做,两手抓。 “一个是脚踏实地,另一个是勤快肯干。”老董说,脚踏实地,就是保证自己的东西不出问题,给食客好的食材,好的口味;勤快肯干,就是坚持摆摊,除了春节全年无休,“我一般傍晚出摊,每天摆到凌晨三四点,回去洗洗车子和厨具,天基本上就要亮了;睡到11点多起来,吃口中饭,就去菜场买食材,再手工把串串好”。哪怕现在在正规夜市里摆摊,老董一天也只睡四五个小时。 老董不敢休息,他怕哪天一休息,食客找不到他,就不来了。也正是因为如此,他积累了不少回头客,很多老客带新客,口碑一点点传开,加上在网络上活跃引流,很多食客就跟着找来了。 到无国界夜市正式转正以后,老董开始在账号里加入无国界夜市的要素,告诉大家这里的具体地址,告诉大家这里要开什么活动,告诉大家还有其他什么摊位。 老董说,自己全家都在杭州,而烧烤又是他们一家收入的大头,他不会忘记无国界夜市对他的照顾和帮助。 “我们都说,有国才有家,其实也一样,有了这个夜市才有我们这个小摊。还在外面摆摊的时候,我们是体会不到这样家的感觉的,现在好不容易进来了,肯定是要帮夜市引流,来夜市的人多了,我的生意才会好。” 野生夜市如何“转正” 无国界夜市能作为样本吗? 无国界夜市吸引了各地食客前来大快朵颐 下班不想做饭了 直奔无国界夜市买点主食小吃 夜市火了,最开心的不只是摊贩。 小陈和小王都是河南人,他们俩是工友,在临平的一家工厂里打工,包吃住。他说,厂里管饭,但是不好吃。 小陈和小王干的是体力活,每天要工作10个小时,有时更久。夏天到了,小王不想吃厂里的饭,就想骑电瓶车出来吃。 “我们在临平把商场都逛遍了,东西太贵,不舍得买。”小陈说,在杭州打工不容易,想着要多存钱,就不敢去饭店里面大手大脚,“这里东西便宜,我们花个二三十块钱就能吃饱了”。 小王说,现在天气热起来,每天都要流很多的汗,来这里买一杯冷饮,“咕咚咕咚”喝两口,再吃点辣的咸的,能舒服一点,心情也会好一点。 李先生与妻子就住在翁梅,两个人都在拱墅区上班,每天通勤就要花掉1个多小时的时间。“我们就两口子一起住,有时候下班晚了,真的不想买菜做饭。”不想做饭的日子,李先生下了地铁,就骑上电瓶车,直奔无国界夜市,买点主食、小吃、饮料,带回去和妻子一起吃。 吴先生也是从外地来临平上班的,就住在附近。4月底的一天晚上,他约了合租室友、朋友一起,来夜市里买了点吃的。“夜市是要这么管起来,我们家楼下的夜市,以前到了半夜,经常会遇到大声喧哗的人,一边吃一边吵,很难受。”吴先生说,无国界夜市离居民区远,还有这么多人管理,环境干净、氛围感十足,又热闹,这应该是夜市最好的模样了。 橙柿说 别不把小摊当生计,一部三轮车,一辆推车,2平方米,很可能是一家人在杭州唯一的收入来源;对于食客来说,夜里食肆的一盏灯,一股香味,也能成为操劳一天的简单慰藉。杭州要发展夜经济,吃,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野生摊贩会带来占道经营、卫生、噪音、油烟甚至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问题,但只会打击的管理不是好管理,如何把自带流量的野生夜市纳入正规管理,减少投诉的同时守住流量,让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达到多赢的局面,是放在政府相关部门面前一道新的命题。 从吴郭街到无国界,从野生到正规,临平打开了新的管理思路,杭州还有很多这样的野生夜市,能不能转正?如何转正?也许无国界夜市的转型,可以作为参考的样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