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消协调查“种草”消费:超八成消费者遭遇虚假宣传 杭州网消费-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官网

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官网
消费调查
消费调查
贵州省消协调查“种草”消费:超八成消费者遭遇虚假宣传
 
2024-07-23 09:29:51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刘文新)“种草”是网络流行语,指给潜在的消费者推荐特定的商品或服务促其购买,类似于“推荐”“分享”。为了解“种草”消费现状、推进新兴消费业态健康发展,贵州省消费者协会日前开展了“种草”消费调查。结果显示,51.11%受访者的购物习惯被大数据捕捉,被精准推荐商品或服务;80.62%的受访者遇到过虚假宣传信息。

“种草”消费人群集中在25岁以上

记者了解到,本次调查主要以线上问卷调查方式进行。共发出问卷1100份,收回有效问卷1037份,其中男性478份、女性559份,占比分别为46.09%和53.91%。

在1037份有效问卷中,40岁以上的受访者有472人,占比45.52%;31岁至40岁的受访者有283人,占比27.29%;25岁至30岁的受访者有167人,占比16.1%;18岁至24岁的受访者有58人,占比5.59%;18岁以下的受访者有57人,占比5.5%。从受访者年龄占比可以看出当前“种草”消费人群集中在25岁以上。

调查显示,月收入或者生活费在5000元以上的受访者有389人,占比37.51%;3000元至5000元的受访者有342人,占比32.98%;2000元至3000元的受访者有156人,占比15.04%;1000元至2000元的受访者有94人,占比9.06%;不足1000元的受访者有56人,占比5.4%。月收入3000元以上的受访者接触“种草”等新型消费的概率更高。

受访者通过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接收到的“种草”信息最多,占比66.35%;通过淘宝、京东、拼多多等购物类app接收到的“种草”信息次之,占比54.48%;通过百度、夸克等搜索引擎接收到的“种草”信息和直接通过小红书等种草平台接收“种草”信息的数量相当,前者占比35.78%,后者占比35.2%。调查显示,“种草”信息很容易通过消费者日常消费模式进行传播。

消费习惯被大数据捕捉

“种草”消费中,服装鞋包类消费排第一,占比62.97%;餐饮住宿类消费排第二,占比48.31%;护肤化妆品类消费排第三,占比36.35%。其他依次是文化娱乐类、其他类和旅游出行类。

调查显示,有51.11%受访者的消费习惯被大数据捕捉,被精准推荐商品或服务;25.94%的受访者能快速获取商品或服务信息,15.81%的受访者收到过网络平台自动推送的消费信息,7.14%的受访者收到过明星或网红对商品所做的推荐信息。

6.46%的受访者总是遇到虚假宣传推送的商品或服务信息,19.48%的受访者经常遇到虚假信息,54.68%的受访者偶尔遇到虚假信息。综上,80.62%的受访者遇到过虚假信息,只有19.38%的受访者从未遇到过虚假信息。

没有主动识别广告意识

面对“种草”信息,69.14%的受访者出现过冲动消费情况,其中,6.46%的受访者总是冲动消费,14.18%的受访者经常冲动消费,48.51%的受访者偶尔冲动消费。

2023年5月1日实施的《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第九条规定,通过知识介绍、体验分享、消费测评等形式推销商品或者服务,并附加购物链接等购买方式的,广告发布者应当显著标明“广告”字样。此次调查显示,50.34%的受访者没有特别留意“种草”信息中的“广告”字样,没有主动识别广告意识。22.28%的受访者能明显看到“广告”字样,16.49%的受访者表示“种草”信息未显著标明“广告”字样,10.9%的受访者表示未在“种草”信息中看到“广告”字样。

当购买的商品或服务货不对板时,58.15%的受访者选择与商家进行协商,17.94%的受访者会向“种草”发布平台进行反映,17.55%的受访者会向有关部门进行投诉,6.36%的受访者会将“种草”发布者列为投诉对象。

建议:

从根源上控制虚假“种草”行为

调查发现,不少受访者给“种草”贴上“夸大”“虚假”标签,表明“种草”给他们带来的体验感较差。贵州省消协根据此次问卷调查发现的问题,提出三个方面的建议:

网络平台应对发布内容“把好第一关”,切实履行主体经营监管责任,从制度建立、账号管理、内容审核、违规治理等方面立规立约,从根源上有效控制博主虚假“种草”行为。对于构成商业广告的“种草”行为,应提示“种草”者及相关方严格落实法律法规要求,明示“广告”标识。对违规发布虚假信息、垃圾营销等内容的账号严格处理。

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强对网络平台“种草”消费的监管,对虚假“种草”行为实施重罚,形成有效震慑。研究并制定“种草”式广告的甄别定性标准,明确“好物分享”与“软文营销”的法律边界,制定相关判定标准和法律责任。对于被判定为商业广告的营销行为,严格按照《广告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进行监管。

消费者应提高对虚假“种草”的辨别能力,不要轻信网红“种草”推荐的产品或服务。一旦购买到不合格产品或发现经营者有虚假宣传行为,及时向网络平台反映或者向相关部门投诉,做净化网络消费市场的参与者、监督者。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作者:刘文新    编辑:陈俊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more>>  
·素材网站终身会员限制多,上海市浦东新区...
·广东省消委会:掌握四个操作要点 提升跨...
·福建:规范暑期旅游市场秩序 营造放心消...
·四川省市场监管局举办首期消费者权益保护...
·江西:以标准提升推动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
·福建:守好儿童和学生用品质量“安全门”...
·广西贺州:全面开展暑期校园食品安全突出...
·浙江湖州启动“手机变砝码、计量惠民生”...
·福建南平: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强化食品经...
·表述模糊不清 存在霸王条款 免责提示不...
·江苏无锡:“消费咨询公益小站”让消费更...
·全民反诈在行动丨湖北咸宁:打击电信网络...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深化营商环境建设 消费...
·黑龙江哈尔滨:规范暑期广告发布行为
·江苏南京:约谈二手家电经营维修企业
·四川省消委会首例惩罚性赔偿消费民事公益...
·河南发布25批次食品不合格通告 丹尼斯...
·以“ai科技、ai生活”为主题 awe...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系列谈之一...
·同产地同品种的水果口味为何不同?小心“...
·聚焦《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湖南...
·网购“海康威视”摄像机使用时需“加料”...
·不断满足消费者的新需求新期待
·花40元参加“桂林4日游”?官方通报:...
·2023年“双积分”考核揭晓:未达标车...
·加强互联网消费权益保护 四川4地消委会...
·戏水消暑正当时 你常去的泳池干净吗?全...
·今年夏天能否实现“雪糕自由” 余杭开展...
·花10000元报名架子鼓课程 一节课没...
·电商平台上的退货 竟也能被隐秘地“薅羊...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