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体育休闲行业协会发布 春季体育健身预付卡消费警示提醒 一、虚假宣传误导消费:部分体育健身机构为了招揽客户,肆意夸大健身效果,对于场地设施、教练资质、课程内容做出虚假宣传。对于消费者身体情况和锻炼效果作出口头明示或者暗示诱导性和保证性承诺,导致消费者上当。 二、消费合同霸王条款:部分体育健身机构提供自己预先起草的格式条款消费合同,合同内容片面加重消费者责任和排除消费者合法权益,同时免除商家自身应尽责任,退款条件非常苛刻,存在“不退费”或收取高额退费手续费等霸王条款,利用不公平格式条款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三、低价卡、长期卡诱导消费:部分体育健身机构通过明显低于市场价的年卡,或通过售卖三年、五年、十年、终身卡的方式诱导消费者。一旦消费者购买了此类产品,后续销售人员向消费者打“感情牌”,博取同情,以冲业绩为名频繁要求消费者购买私教课程。 四、提防退费诈骗:一些不法分子假借闭店公司或法人身份,以为会员办理退费为名义,通过短信、qq等方式,利用消费者退费心理,诱导会员填写相关个人和银行账户信息,通过下载平台、先支付违约金等形式,伺机实施诈骗。 五、临走卷一票:部分体育健身机构自身经营已经摇摇欲坠,存在拖欠房租水电物业、人员工资等等情况下还通过线上线下各类活动售卖产品,并加大优惠力度。一旦得手就关门了事。 面对各种消费陷阱,消费者如何规避风险。杭州市体育休闲行业协会给予消费者五点建议: 1、认清资质:消费者在选择体育健身机构时,一定要查验该机构资质,首先看机构相关证照(营业执照、高危险体育项目许可证等)是否齐全, 要选择口碑较好、长期从事体育健身机构。可以通过互联网、行政监管部门等渠道咨询了解机构声誉,尤其要查看互联网上或者第三方评价,不要轻易相信体育健身机构的宣传广告和销售顾问的各种口头承诺。 2、认清产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体育培训机构单笔预付费合同金额不超过5000元人民币,不超过3个月和60课时;健身房单笔预付费合同金额不超过5000元人民币。 3、谨慎签约,认准《示范合同》:消费者在签订合同时,可让体育健身机构提供由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杭州市体育局、杭州市消保委联合制订的《杭州市健身服务市场合同(示范文本)》。体育培训机构可让其提供由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体育局联合拟定的《浙江省体育类中小学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确保合法权益。如体育健身机构无法提供示范文本的,在仔细阅读体育健身机构所提供合同后,将课程内容、退款条件、违约责任等在协议上明确标注,并要求体育健身机构将口头承诺也一并写进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以便日后发生消费争议时进行维权。 4、理性消费、拒绝套路:消费者在明知体育健身机构售卖产品明显低于市场价,且兜售产品已经超出第二条规定的合同金额时要提高警惕。在购买私教课程要根据自身身体等情况,理性消费,不要受营销人员和私人教练以买多便宜,帮助冲业绩等套路大量购买,增加消费风险。 5、保留证据,及时维权:一旦发现自身权益受损问题,要第一时间开展维权,及时搜集好相关证据,如合同文本、交易凭据、微信聊天记录、宣传资料等。消费者可自行与体育健身机构协商,也可通过消保委、属地行政部门、行业协会进行维权,如果协商不成,还可以通过诉讼等方式,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