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孟刚)4月7日,艾瑞咨询联合轻量化户外生活方式品牌蕉下发布《中国防晒衣行业标准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白皮书》指出,近年来防晒衣已经相对普及,然而,伴随而来的是市场供需不对称、信息不透明的情况,在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同时还影响防晒衣行业的信誉度。因而,防晒衣市场需要进行进一步规范和监管,以保障行业朝着健康的、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需求旺盛 竞争激烈 《白皮书》采用行业调研、专家访谈、用户问卷调研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选取全国各地的防晒衣用户进行问卷调研。 现代防晒衣的灵感最早来自国外的皮肤风衣/防风夹克。在2007年之后,国内品牌蕉下对其加以改造升级,开创了现代防晒衣,但当时防晒衣还是聚焦于女性人群消费需求。随后几年,随着消费者防晒意识的建立和防晒场景的丰富,消费者的防晒需求迅速增长,消费群体也不断扩大,男性、儿童群体增长迅速。近两年,防晒衣已经相对普及,市场从供给侧推动转变为需求侧驱动,市场体量也在稳步增长,随之而来的则是竞争更加激烈。 《白皮书》显示,在当前社会背景下,防晒衣市场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多重因素。用户防晒意识的提升、轻量化户外活动的增加、穿着场景的多元化、防晒与时尚的融合、科技创新的推动等为防晒衣市场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共同助推市场增长。 防晒衣是防晒服配市场的重要类型。《白皮书》显示,防晒衣以超50%的市场占比成为防晒服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预测2026年我国防晒衣市场规模将达到554亿元。 当前,防晒衣市场呈现出多元竞争态势,形成了以户外生活方式品牌、网红/电商白牌品牌、垂类防晒品牌 、传统户外品牌、运动品牌、常服品牌6大主流类型竞争的局势。 消费者已形成对防晒衣的全方位依赖,对防晒衣行业也有着较高期待。用户基于不同天气、体感、功能、场景下的真实需求,希望防晒衣既能够全面满足他们对防晒黑、防晒伤等方面的功能性需求,同时也能满足对透气、轻便、清凉等体感上的需求,希望提供全方位的保护和舒适的穿着体验。 《白皮书》显示,目前用户对防晒衣的需求性能更综合,用户对于防晒衣的期待不再是单一的,仅是防晒已无法满足用户需求。《白皮书》显示,70.6%的被调查者认为用防晒衣的性能更综合,而不仅仅是注重防晒。此外,63.6%消费者还希望防晒衣能有更好的亲肤性,长时间穿着更舒适、款式更潮流,越来越接近常服,这些都反映出消费者对防晒衣的需求更加综合,希望防晒衣能更多地参与到日常生活中。在性能上,除防晒力外,透气性、紫外线阻隔力、防晒持久度等成为用户更为关心的指标。 标准缺乏 乱象滋生 《白皮书》显示,防晒衣市场尚未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绝大多数品牌未公开防晒衣的标准及数值,而是以感性化的词语代替数值。就品牌公开的数据来看,大部分品牌在upf值、紫外线阻隔率和凉感系数上做得还不错,部分品牌如蕉下做到了6大标准及数值的公开透明,认为一件合格的防晒衣需要在upf数值、紫外线阻隔率、凉感系数、透气率、耐洗度和克重等六大维度标准满足消费者在不同天气、体感、功能和场景下的需求。 《白皮书》分析认为,目前行业存在三大乱象: 一是缺乏规范性,偷换数值概念。据调研,upf是国家对纺织品制定的防晒标准,用于评估纺织品对紫外线的防护能力,而部分品牌用upfav误导消费者,导致消费者误以为产品的防晒能力更好。事实上,upf和upfav虽都是防紫外线测试中的指数,但二者有本质差异,前者表示测试样品的最低值,而后者代表的是测试样品的平均值,换句话说,用upfav来衡量一件产品的防晒能力可能不太准确,有虚高的风险。 二是缺少检测报告,特别是核心功能没有检测报告。当前,防晒衣产品的核心功能缺少检测报告的现象较为普遍,尤其在原纱防晒科技方面更为突出。部分品牌声称产品采用原纱防晒,但却未提供实验室检测报告。唯有通过耐洗度测试并符合标准的产品,方可确保其原纱防晒效果的真实可靠性。如果产品确实采用原纱技术,则必须进行耐洗度测试,并至少在产品页面体现出相应的报告。例如,基于gb/t8629—2017洗涤程序4n、连续洗涤30次、烘箱干燥的标准,检测合格,才能证明产品具备原纱防晒的技术。此外,市面上很多产品仅通过文字描述产品“透气”“轻盈”“一触即凉”等,却没有提供报告证明。 三是部分产品强调单一能力,其他数据不透明、不公开。市面上部分防晒衣品牌过于追求单一功能的极致化,如过于看重凉感科技,这可能导致消费者的穿着体验不佳,甚至对身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而且,过度强调单一功能也与当今消费者对产品多元化的需求不匹配。除此之外,很多品牌的产品功能数据未公开,给消费者的选择造成了困扰,同时也减弱了品牌的透明度和用户信任感。 选购存痛点 市场待规范 《白皮书》显示,目前消费者消费链路变长,问题卡点频发,失败的购买经历仍有不少。由于用户对防晒衣的功能诉求多样化,需要衡量的性能变多,但目前缺少一个统一的、可量化的衡量标准辅助用户决策,导致用户决策流程变长,消费者需要花更多时间去找测评、去看测评,才能选出来。即便做了前期的“功课”,由于各品牌对防晒衣性能公开程度不同,或是提供的信息仅限于一些感性化的描述,也依然难以进行具体的量化对比。 调查发现,71%的用户认为除了防晒之外还需要兼顾排汗等综合性能;66%的用户认为目前产品介绍多为感性描述,缺少量化数值参考;56.2%消费者表示“除防晒外,其他性能(如透气性、凉感)等无法量化比较”;46.7%消费者认为“很多产品性能只有感性化描述,无量化数值辅助判断”;48%的用户认为防晒衣行业概念繁杂,理解成本高,且易混淆;33%的用户认为100元和200元价位的防晒衣,优劣如何,难以判断。 《白皮书》指出,这些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防晒衣行业缺乏规范和统一的标准,导致部分品牌打擦边球,误导消费者,扰乱市场秩序。为了保障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呼吁各方联手共同制定规范化的行业标准。 艾瑞咨询分析师认为,目前防晒衣供需双方的角色已经发生了转变,用户需求对市场发展驱动的重要性愈发明显,因而供给侧更有责任构建一个更加规范、有序的消费环境,如此,不仅能够帮助消费者决策、为消费者的健康负责,对防晒衣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也同样有益。 (本文图表来源:《中国防晒衣行业标准白皮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