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报报道(刘芳 记者顾艳伟)新年伊始,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市场监管局通过开展元旦、春节双节重要民生商品稳质专项行动,打造“一碗粉”系列食安民心工程,通过维护“一碗粉”计量透明市场,赋能“一碗粉”非遗产业振兴行动,规范“一碗粉”原材料质量等举措,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维护市场环境消费者权利,助力乡村特色食品振兴跑出“加速度”。 打造透明放心消费市场 河池消费者有割新鲜肉现场过秤、按斤收费煮粉吃的习惯。这种现割现煮的“割肉粉”因群众现场无法复秤,时有出现商家缺斤少两而无法确认无法维权的情况。 “我们一家人,经常午饭去吃割肉煮粉,一大锅又新鲜又卫生,全家食用,这次到粉店打包汤水并称牛杂牛肉等1公斤回家自己煮,回家称量发现只有1斤8两。那平时在店割肉直接煮在粉里,会不会也存在短斤少两的情况?”日前,消费者韦先生拨打投诉电话,反映了自己遇到的消费问题。 针对消费者反映的情况,河池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开展电子计价秤市场秩序整治专项行动,打击“作弊秤”等计量违法行为,查处具有作弊功能的电子计价秤21台,查处计量违法案件58件,创建百姓满意四星级市场10家,有效遏制了“割肉粉”缺斤少两的违法行为。 赋能非遗产业蓬勃发展 2016年,河池市都安县旱藕粉丝制作技艺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让河池旱藕粉走出大山,远销山东、黑龙江等地,市场需求量大增。但传统家庭小作坊落后的生产标准,已经无法匹配市场生产需求。 “我们在开展旱藕粉专项排查整治中发现,都安县蓝德旱藕粉丝经营部生产经营的旱藕粉丝执行标准存在产品名称与产品原料不符的情形,立即上报并与卫健委沟通,最终废除了该企业产品标准《旱藕粉丝(非即食)》。”河池市市场监管局局长韦幸力说。 此外,河池市市场监管局开展旱藕粉质量提升专项行动,聚焦旱藕粉加工易出现重金属铝超标等重点、难点问题,及时更新工艺技术标准,加强天峨县山旮旯旱藕产业核心示范区、大化旱藕产业孵化园、都安县东庙乡东庙村等地旱藕加工企业和小作坊生产环节监管,改变了旱藕粉生产企业“散、小”的局面。 “经过市场监管部门指导帮扶,及时为我们产品标准升级更新,优化生产出厂检验流程,带动了周边的村镇种植旱藕的积极性。”都安旱藕粉丝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蓝德高兴地说。 强化金牌主产区市场质量 利用毗邻柳州区位优势,河池市主动搭乘柳州螺蛳粉产业快车,高标准打造河池长豆角、螺蛳、竹笋、木耳、螺丝原材料供应和深加工基地,成为配好“一碗粉”原料质量上乘的金牌主产区。 河池市市场监管局积极开展罗城县螺蛳粉原材料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帮扶广西罗城老娘菜食品有限公司打造龙岸“酸菜小镇”品牌;加强“一碗粉”原材料研课题研究,推广“稻螺共养”新技术,整合罗城县小散弱的螺蛳粉产业,建立科技服务体系。2023年,罗城县全县完成麻竹新种植6000亩,长豆角种植8000亩,螺蛳养殖1200亩,毛木耳种植60多万棒,产业覆盖全县11个乡镇。 “为加强米粉配料原材料农产品源头质量,我们不断加强监督抽样检验频次,截至目前,已开展快检农产品64663批次,处置阳性产品256批次。”河池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经营科韦沙科长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