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暑假,各大品牌的儿童智能手表进入销售高峰。记者发现,不少不良内容、伪装成益智类内容的游戏app、搜题类软件等,借儿童智能手表“潜入”了孩子们的生活。此外,儿童智能手表还存在app支付不需要输入密码验证、信息泄露等问题。(据7月21日《北京青年报》报道) 儿童智能手表属于可穿戴智能设备产品,因其具有通话、定位、紧急呼叫等多种功能,受到很多家长的青睐。孩子只要戴上手表,家长就可以实时查看孩子定位、双向通话,给儿童安全带来保障。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预计未来中国儿童智能手表行业市场规模将以20.9%的年复合增长率持续增长,并于2023年突破200亿元规模。 然而,在市场蓬勃发展的背后,儿童智能手表行业乱象丛生。从媒体报道来看,一些儿童手表不需要输入密码就能随意扣款;有的儿童手表可以下载的app多达上百款,其中不乏游戏类app很容易导致孩子沉迷其中,既耽误学习,也影响视力;app安装后无需用户授权就可以获得定位、通讯录、麦克风、摄像头等多种权限。 其实,不仅是儿童智能手表,还有其他智能产品,比如平板电脑、早教故事机等,也都存在同样的情况。这些儿童智能设备带来的问题,无一不让家长们感到担忧。 为了更好地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规范和引导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今年4月,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委)发布了推荐性国家标准gb/t 41411—2022《儿童手表》,这是我国发布的首个儿童手表国家标准,将于今年11月1日起实施。标准覆盖了儿童手表的定位性能、通话、电磁辐射、信息安全等关键质量安全和性能指标,提出了相关评估和检测方法。近日,中央网信办等部门联合启动了“清朗•2022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其中就包括强化对专门供未成年人使用的智能手表、平板电脑、早教故事机等智能设备信息内容的管理。 相关部门应以此为契机,设置准入基本标准,加强内容审查,针对儿童智能设备安全防护问题形成监管长效机制,开展常态化监管执法,及时开展全面排查和专项治理,强化技术检测和监督检查,对安全能力不达标的儿童专用移动智能终端,依法责令停止销售并依法处置涉事企业。 规范儿童智能设备的发展,更需要行业加强自律。生产企业在合法合规生产产品,确保产品质量的同时,应担负起企业社会责任。除了硬件质量安全外,软件信息安全也不容忽视。在产品功能以及相关内容方面,企业应牢固树立安全底线和法律底线,不能让毒害儿童身心健康的儿童智能设备流入市场。与此同时,学校和家长也应对儿童使用智能设备多些提醒警示,避免未成年人沉溺其中,甚至被误导消费。 只有各方共同发力,才能让儿童智能设备更好地服务于未成年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