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旅游购买的马桶盖,回国一查还是国内生产的,但是国内却也买不到”。相信大家对之前网络中流传的这句玩笑话一定不陌生,而这归根结底是由于内外贸差异化造成的,企业依据的生产标准不同、工艺不同,导致产品品质不同。推进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优化同线同标同质(以下称“三同”)产品认定方式,鼓励企业对其产品满足“三同”也就成了重中之重。昨天,全国内外贸产品“三同”工作经验交流活动在杭州举行。 万事利丝绸、娃哈哈饮用水、张小泉剪刀刀具、王星记纸扇……这些我们日常熟知的“杭州网红”都是“三同”产品——在培育“三同”企业时,杭州优先选取与群众生活消费息息相关的食品、服饰、文创产品,拉近“三同”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并鼓励和培育特色老字号品牌企业开展“三同”工作,提升“三同”产品知名度等。 据统计,截至7月初,杭州已上线浙江“三同在线”服务平台138家企业,247个产品。网易严选、淘宝两电商平台“三同”专区销售金额已达14.86亿。同时我们还积极促进“三同”产品进驻河坊街、南宋御街等传统商业街区,以及农贸市场、生鲜连锁店等零售网点,增加消费吸引力。 早在2022年,杭州市已在全省率先开展推进内外贸产品“三同”试点工作,结合杭州实际,通过平台支撑、标准引领、产品示范三项举措,指导企业主动对标国内外先进标准,重塑管理体系、改进生产工艺、提升产品品质,带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转变消费者固有观念,接受认可“三同”好物,推动消费端升级,发挥网络平台集聚优势,线上、线下同步搭建营销渠道,让企业能够卖得出,消费者能够买得到。 同时,杭州积极构建具有杭州特色的内外贸产品“三同”规范标准体系和评价体系,先后发布了全国首个“三同”团体标准《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服务规范》以及杭州市地方标准《“同线同标同质”产品管理通用要求》。 座谈会中,杭州汇报了先行试点经验,参会人员实地考察了万事利集团“三同”产品赋码贴标工作开展情况和淘天集团开设网销专区情况。以“三同”带“双新”,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杭州通过先行先试为全国“三同”工作开拓了思路,提供样板,交出高分答卷。 |